輔大攝影社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舊文章、關於傳統與數位的小概念

2 posters

向下

舊文章、關於傳統與數位的小概念 Empty 舊文章、關於傳統與數位的小概念

發表  sleepman 周二 11月 25, 2008 7:20 pm

以下內容摘自對岸於高磊於法國工作期間一次簡短的訪問片段:

“巴黎攝影學院(Speos, Paris Photographic Institute)是一所同時用英語和法語進行授課的的學校。對全日制的學生從傳統銀鹽到高階數位,從新聞記實到棚內商攝進行全面系統畫的訓練。巴黎市眾多的博物館展場和永不停歇的各類作品展示,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人文環境和藝術氛圍。。從學校裡老師們的身上很容連接到一些在世或去世的攝影大師的故事。

我記得一段有趣的對話,老師要我們說出印象最深的攝影家和他們的特點。我回答的很乾脆:布列松,決定性的瞬間。老師回答得更乾脆:我們有過一個布列松,不需要一百個。

這句話讓我在一秒鐘內懂得了對大師的尊重與不拘泥之間的關係。接著是每個學生的第一次作業,没有提示,没有具體要求,拍攝一幅照片----蘋果。這不是一次攝影水準的例行檢查,而是對每個人觀察表達方式的調查,這些上繳的照片中表現了生命,性,死亡,環境,思索,運動,循環以及看不懂的一切。老師肯定了每個人的自由表達方式,我想這不僅僅是因為對人個體的尊重,而是一種接受事物多元論的哲學。評語很簡單:在堅實的技術基礎上自由表達,没有公式,大師就是你們自己。

 開學時的這段插曲一下子讓我用一種肆無忌憚的眼光開始重新打量攝影。喬治(Georges Fèvre)已經七十多歲了,在暗房浸淫了一輩子,顯然他不屬於數位時代,他剛剛探望完布列松,告訴我們他的這位朋友真的老了,我們站在數位的座標點上回頭向他們那代人留下的里程碑敬禮的时候,我突然產生一種不可明狀的失落:難道時間真的能够把一段輝煌塞到厚厚的書頁裡,讓它漸漸布滿灰塵?我問喬治:用電腦一次可以完成精確的後期製作,傳統暗房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我知道這是個很可能傷害他的一個問题,喬治告訴我:這是不同的方法在做相同光的游戲,在暗房裡我感覺自己就是光。

我們親眼見到喬治用一双蒼老的手,抓住那一束光,把它扭轉,擠壓,然後放置到它應該去的地方。在我按住Photoshop的自動功能鍵的時候,我總會想起那双蒼老而充滿魔幻的双手,恍然明白一種全身心的投入痴迷一直存在于每張經典畫面的背後,但人們没有紀錄它,電腦便捷的自動按鈕使我們忽略了這種認真投入的過程,失去了體驗這種認真投入建構紮實基礎的樂趣,而這種認真應該在攝影師的血液中浸透,溶解。有趣的是,當今在巴黎當紅的一些攝影師在使用了高階數位設備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又回頭來重新認識光,對他們進行培訓的Jean Vasseur徹底地摧毁了人們對三原色構成色彩的固有概念,把他领回到黑白灰的世界,從頭開始。喬治的那双手再次出現在我眼前。”

舊文章、關於傳統與數位的小概念 3057871063_991980ed3e

以上這段感性的對話,非常適合給現值傳統、數位交替時代、學習攝影的我們。之前攝影社家族版也曾為了數位、傳統優劣之辨,產生一段紛擾,討論的還是數位化的今天學習傳統相機和暗房技術的必要性。但我們必須面對思考:攝影或創作影像的重點到底是機器底片記憶卡鏡頭的種類?
還是現象詮釋敘述建構解構美感等要素?

當然對基本硬體掌握充分發揮其性能,是學好攝影的基本過程訓練,但若著眼點始終在於前者,或將攝影這門學問等同於操作相機的技術,只看的到器材的優劣速度便利性和成本。粗糙的做出定論、形成既定的價值觀。我們若是在學習的深度尚無法執著,我們所能體會到的,可能只有表象。

也因此,我們才會需要大量瀏覽影像文本和語法,前者來自於涉獵各家攝影大師,瀏覽仔細品味為什麼前人篳路藍縷,選擇以各種多元方式呈現出成熟甚至得以傳世的驚人之作,後者則是為欣賞、評斷作品水準建立溝通、互動的平台。

曾經有攝影社學生問黃建亮老師:「如何判斷一張好照片」

黃建亮老師是這樣回答的:「多看知名攝影大師、名家的精采作品,就會容易分辨出好作品圖像裡所必須包含的元素和呈現手法」

「好與壞」隨著觀賞的攝影作品文本越多,便能駕輕就熟區分,隨著眼光的提升,自己透過景觀窗看世界的角度也能趨近成熟、獨到、建立起自己的影像系統,而非侷限在一己之見的框架下自得其樂。

學習暗房和沖洗照片並非平面影像成品唯一的製程,只是要藉由這樣的過程讓我們了解到基本影像製作的原理和後制的原始程序,隨著熟練度的增加。慢慢的我們眼睛會自動判斷分析眼前所見景象的階調和反差,我們能夠在按下快門、看到毛片的當下,決定後續製作的步驟和品質。

如此一來,我們對光線的掌握會更加敏銳,對色彩位階的判定會更加細膩。直到我們一直努力,反覆練習到掌握和形成個人的獨有風格和特色。藉由學習暗房,那並非我們學習的終點。待我們有了個體的觀念和厚實的基本作圖能力,你要選擇什麼素材用什麼方式出圖那都不是重點。剩下來的端剩個人執著的獨特美感和雅度。如果我們攝影問難爭執,始終僅在傳統和數位的優劣成本之間踱步,那僅是攝影初階的閒磕牙對談。

sleepman
社員
社員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08-11-25
來自 : TAIWAN

http://www.wretch.cc/blog/entangle

回頂端 向下

舊文章、關於傳統與數位的小概念 Empty 回復: 舊文章、關於傳統與數位的小概念

發表  lifemusic 周四 11月 27, 2008 11:39 am

學長這篇文章很好
我想現在最重要的,應是想辦法提升大家的問題意識與學習風氣
否則可能連傳統與數位孰優孰劣的對談,都成為這個數位時代下無法企及的話題
在這點上,過去我們的確做得不好
仔細觀察並反省,現在處於放牛吃草的階段太久,
的確該起來動一動了。
lifemusic
lifemusic
社員
社員

文章數 : 44
注冊日期 : 2008-11-25
年齡 : 38
來自 : 中文系

http://www.wretch.cc/album/shadowblind

回頂端 向下

舊文章、關於傳統與數位的小概念 Empty 回復: 舊文章、關於傳統與數位的小概念

發表  sleepman 周六 11月 29, 2008 3:46 am

阿Q學弟,很感謝妳的肺腑建言,但是我還是得指正你一下(希望看到這裡你不要血壓高,大魔王風格又回來了,哈哈)

簡單說,學任何東西都不應該有壓力「真的想學」
悠遊在知識的大海應該是很快樂的。
在我們那個年代,可能學習環境比較刻苦「吃苦當吃補」「被刁被狗幹」
可能都是正常的,但我也能體認,時代大環境變遷的落差。

現在攝影社應該站在「無壓力學習」的基本上,廣泛瀏覽所有可觸擊的資訊,特別是現在網路特別發達,
很多攝影作品、潮流、各類型大師、資訊都是唾手可得,不像以前我們查個資料、看個攝影家淺介就得跑央圖。

學攝影,我認為:快樂、熱誠、和互信最重要。 誠然技術有高低,但那不是重點。
重要的是學習的熱誠和世代間推心置腹的互信溝通
之前溝通,希望能夠重建論壇也是基於上述概念,路、我們來開,有什麼創作、技術上的具體問題,老頭們來找方法。

數位與傳統爭戰的無限迴圈,誠然非攝影上的重點,但只是希望藉由微薄觀念引介,引發一些思考的動力。
會思考、會嘗試、會實踐,才是進步的不二法門。

你們有努力經營,切莫妄自菲薄,
但更不要劃下與老人間的溝通鴻溝,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社團好,
僅管可能有想擺脫「技術本位」「開創新局」的新思維出現,老實說我曾憂心,但仔細思考,也沒有什麼不對。
重點是成果和既往開來。講更直接一點,怎麼玩都好,重點是過程要屌。

重點是,努力付出,不要讓進攝影社的自己,同儕和旗下社員留白,大家努力創造共同的回憶,
僅管開始,過程可能充滿挑戰,但是不玩過,體會團體作戰收割具體成果的路線,他日便沒有燦爛甜美的回憶。

總之,多加油,經歷思考過付諸努力就好,持道而行,天將佑攝影社。

任何概念、意見,只是為了促進思考。

sleepman
社員
社員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08-11-25
來自 : TAIWAN

http://www.wretch.cc/blog/entangle

回頂端 向下

舊文章、關於傳統與數位的小概念 Empty 回復: 舊文章、關於傳統與數位的小概念

發表  lifemusic 周六 11月 29, 2008 6:20 pm

學長沒有啦,不是要有壓力
只是覺得,還是該有個方法讓大家能更加融入學習環境
重點是在環境的塑造
而不是壓力的塑造... @@

昨天和宣凱學長聊了一下,收穫頗多,比較清楚現在該往哪些方向努力了。

如果要無壓力的學習,良好的環境氛圍是首要的部份
如此,大家更會發自內心,更有熱忱,而不是進社團後彼此苦苦相逼。

我的意思是這樣。 : D
lifemusic
lifemusic
社員
社員

文章數 : 44
注冊日期 : 2008-11-25
年齡 : 38
來自 : 中文系

http://www.wretch.cc/album/shadowblind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